雜感·貳壹年貳月:那件禮服不能要了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B站的Up主「飛舞的杰罘林」,對《驚天營救》有著滿滿的內行細節分析。外行如我只注意到格什菲·法拉哈尼飾演的妮克·可汗。特別是最後在廁所暗殺毒梟時穿的那件「曳地」禮服,扮相非常漂亮,但去過男廁的應該都懂,何況還是走近到小便斗周圍。那件禮服不能要了。

有個人在女性健美選手的影片下面說了諸如「肌肉強壯到讓人有點怕」這類的話,然後他就被圍剿是厭女、仇女。可以批評他用詞不妥、太過失禮,但就是跟女權沒關係,我要是站在館長陳之漢旁邊,我也擔心會被他一不留神捶進牆壁啊。有些名詞學起來只會讓人陷入「手拿鎚子,看誰都像釘子」的精神狀態。

《星球大戰:白銀誓約》迪士尼跟起點小說合作的星際大戰「正史」作品。不難理解有星戰愛好者會為之憤怒,畢竟網文水準擺在那裡。網文作者中的確有人的文筆脫離了網文程度,但很遺憾的,該執筆者不在其列。正式小說、正經實體書出版等級的行文,有點鑑賞力的人都應該知道層次在哪。二者如今被強行並列,坦白說,在這種場合,網文就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人貴自知,至少我知道很多文筆、劇情盡皆遠遠優於當事人的作者都有這種自覺。

之前就試用過LBRY,這兩天回鍋,坦白說與之前是真的沒什麼變化,基本上就像是其他自由軟體,即便再如何推廣依然有一種鬆散的欲振乏力感。它的技術決定了用戶不足就無法提升速度;速度無法提升就難以增加用戶。

有些人骨頭特別賤,被無由來地罵了之後就會開始反省,並產生這樣的錯覺——罵的越兇肯定越是權威。於是投顧老師也投其所好,有多不客氣就多不客氣,劈頭蓋臉臭罵一頓,踩低別人拉高自己,效果也確實顯著,即便是從最低點喊空到最高點,評論區還是紛紛:「老師說的對」。

一直以來把藝人說成明星乃至於偶像這本來就非常荒謬,大家都把藝人的地位抬的太高了;不是說非得要稱他們是唱伶、戲子,而是說大家現在擅自把某人當成偶像來拜,然後發現真實的道德水準與自己臆想的不同於是便天崩地裂了。就像崔佛·諾亞,不過是來幾個諷刺美國的段子,粉紅馬上一廂情願認為他是國外友人,讚不絕口說他是「明白人」;但最終又一廂情願認為他背叛中國粉絲,指責「屁股歪」。天天找偶像、天天找真理來當神拜,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今天怎麼群起擁護明天就怎麼群起攻擊。真是有病。

有人批評中文圈YouTuber只是在「漢化」老外影片(不是指字幕)來充作是自己的觀點。像是歷史類來說,幾個老外頻道像「scholagladiatoria」、「TIKhistory」與「Military History not Visualized」都常被……挪用。要說中文YouTuber(不論繁簡)利用資訊不對等的優勢,把英文分析翻譯成中文就占為己有,藉此在實況誇誇其談……是沒錯啦……但聽來有幾分刻薄。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