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part 2。
攻略兗州
人命幾何?一千金一百金?一口飯?不,人命一文不值,任何認為人命有所值的人都會被這個謊言吞噬。人是一種必須被消耗的資源,價值僅在消耗中產生,正如金錢必須流通才有財富。
將人民保持在一個盲信的天真狀態,以統一的模板進行思考,以此得以永遠獲得我們需要的結論,所思所想變得可以預測。
說服人們,他們確實擁有那些他們不會擁有的特質,如此一來,他們既不能真的成就任何事,又能衷心地服從命令。
所謂得民心就是強迫動員的能力,擁有了這份力量就有了民心。
向他們廣泛且重複地呼喊我們所要灌輸的內容。訴說一件商品的成本對他們來說是無法理解的,但為一件商品賦予政治意義,他們就能很好地明白;因為比起深層次的理性,更要撫慰他們膚淺簡單的感性。
他們越對敵人怨懟,對自己就越加自憐,這種受迫害的感性刺激能令他們沉醉。誘發他們推卸責任、逃避現實的本能,讓他們自覺是受害者。
「我們永遠要稱讚人民的意志與力量,就好像他們真的擁有一樣。」
軍事戰略
總兵力彼此皆為二十餘萬,並無優勢,於是勝敗在於動員能力。進攻北海失利,冀州軍、幽州軍放棄原計畫,改在倉亭港、泰山登陸。建立橋頭堡,延伸陣地擴張戰場空間,據守防線配合進行短促突擊,消耗敵方援軍。打開缺口後全軍迅速撲向濮陽,刻意落單一軍誘敵出城野戰。計畫成功,各軍會師反包圍夾擊敵軍。拿下濮陽、小沛後配合第二波南下兵力直取陳留。
蟻附登城,戰事膠著,人力吃緊同時敵我皆發生糧荒。
蒐集糧食
我們的糧食不足以餵飽群眾,而且群眾是怎麼也餵不飽的,這樣一來我們既餓了軍隊也惡了群眾,所以我們只需要餵飽軍隊,養飽了軍隊自然沒有群眾敢說餓,接下來只要我們願意隨便給點剩下的東西,群眾就會感激。
讚美那些犧牲,讓掌聲蓋過所有的哀鳴。
「如果他們真的餓,那麼他們大可以彼此相食。」
引進蠻族
有些人對於引蠻族來補充兵力有所微詞,所有人務必釐清一件事——國家需要的是受我們思想感召的戰士,從未要求非「華夏百姓」不可,應該說在此情況下,蠻族人才是國家需要的華夏百姓。
陳留太守
對著因飢餓而咒罵著要求開城乞降的民眾:「你們就盡情行使使自己悲慘的權利吧!」
日誌
「他們將糧食給了群眾,那便是他們的軟弱。」
「他們的心智是如此不堪,以至於充滿僥倖。」
攻略司隸
告訴他們任何人的成功都有他們的功勞,於是他們便會開始自忌妒進而化為忌恨。縱容他們,為他們所有的陰私慾望重新包裝,贈予他們藉口,這麼一來他們如何能夠不熱愛我們?這世上又有誰能滿足他們的虛偽?又有誰能將軟弱以及逃避稱為至高美德?還有哪裡可以讓無能的他們共享一切成就?任由他們擅自把成就加諸在己?比起幫助他們成功,讓他們目睹其他人的悲慘更能滿足他們。
他們輕易地沉溺在撕碎紙張般的渺小快感之中。
擁有自尊的人會感謝自身的努力,因而所有自尊對我們都是有害的。要不斷地提醒他們誰才是帶領者。對老百姓放鬆,他們就會誤以為自己應該擁有尊嚴,他們應當學會在作賤、貶低自己的過程中找到幸福感。
我們既要他們鬆散,又要他們可控,於是自豪與歧視便是最好的韁繩。輿論如同野豬,若不加以引導便只會橫衝直撞。
規訓在最初固然令人不適,但最終,誰都離不開它。
有人質疑我們的人民是不幸的,甚至質疑是無人能夠入眠的,但事實上在這個國家人人都可以安心幸福地睡下,因為他們知道明日終將死去。
「追求是非常痛苦的。因此,人們比起費盡心力去追求善,他們更願意相信惡就是善。」
軍事戰略
後方調集的兵、糧到齊後改道河內,越過天險關隘直抵關中。
移民
若不強制遷徙,人們會對腳下的土地產生不必要的感情。
日誌
「為何總有人不珍惜忠誠的機會!」
「他們問我們為何如此忠誠,我反倒想問他們為何就不能聽話。」
「對老百姓太好,老百姓就會不知足。」
「有些人批評我們殘忍,但我們甚至沒有要求他們稱讚絞死他們的絞繩。」
「明天就要攻城,在入睡的恍惚間我彷佛聽到了喊殺聲、聞到了血腥味,一切越來越真實,我見到了死亡……我……感到了安心。」
中原統一
有些人縱使失敗也並未察覺——感謝是需要灌輸的。
真相從不是真相,只有能夠廣為人知的真相才是真相。
我們不僅僅要他們虔誠地自我鞭撻,更要他們熱切地怨恨——就如同奴隸不僅僅是要熱愛主人,更要鄙夷任何不願意鞭打他的主人,因為一位模範奴隸有權配上一位模範主人。
老百姓一旦被善待就很難再被指使,要時時役使他們,讓他們處於一種習慣性的勞碌中。
那些統治之所以會被推翻,唯一的理由不在於過於殘酷而是過於軟弱,一個合格的統治應該時刻保持壓迫人民忍耐的極限,並且時不時的越過極限,讓他們每天醒來只慶幸自己的倖存。最終,這樣的政府得到的將不是臣服,而是發自內心深深的感恩。
我們不再需要讚美、不再需要支持、不再需要聲音,我,乃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