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就我的感覺,台灣的網路開放空間的資訊量遞減得相當厲害。
由于中国手机的超级应用的流行,一个 App 满足各种需求,大量内容都被锁在这些 App 里面,这导致开放网络上的简体中文内容正在消亡。
Hacker News 读者
在《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233 期)》看到這段話。把場景換到台灣也是適用的,而且是更加嚴重的階段。
不是說台灣沒人分享,而是分享的內容的數量與即時性都逐年減少,少於十年前、二十年前,也少於發出這種感嘆的大陸。
其實幾年前就有這種感覺,隱約記得早有人議論過,剛好這番話與近期搜尋經驗共鳴出一些觸動。一次是偽錄影帶式、偽電視訊號式(Analog Horror)創作;一次是Scaleway的物件儲存服務。搜尋引擎找到的中文資料十件約莫只有一件來自台灣。
不是台灣真的都沒有相關討論,而是台灣網路環境很傾向於躲在小圈子。尤其在社群(包含通訊軟體)大行其道之後很多東西都僅在群內彼此間流傳,平台也樂於圈禁知識藉此獲取更多會員,於是資訊都在一些封閉、難以搜尋、難以查看的地方,難得才有部分資訊會溢出社群之外。
雖說會在社群分享的人要是沒了社群其實也不一定會花功夫自己開闢一塊地方分享資訊,但隨著招徠人數日眾,各種應用形成的社群的封閉環境不斷收攏知識,開放環境的資訊日益被社群捕捉,枯竭也是非常顯然的現象。即便如Mastodon般大呼去中心化的「新興」社群,拘禁知識的本質與過往的「舊」社群別無二致。
有時成員甚至也會對此諱莫如深,偶有提起也是用隱語或黑話,再丟一句「你不知道我也沒辦法」。奉行藏之名山、法不傳六耳的秘密主義。反正……很詭異的「版權意識」,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把不是秘密的資訊當作是不傳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