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開放空間的內容

至少就我的感覺,臺灣的網路開放空間的資訊量遞減得相當厲害。

「由於中國手機的超級應用的流行,一個 App 滿足各種需求,大量內容都被鎖在這些 App 裡面,這導致開放網路上的簡體中文內容正在消亡。」

Hacker News 讀者

在《科技愛好者週刊(第 233 期)》看到這段話。把場景換到臺灣也是適用的,而且是更加嚴重的階段。

不是說臺灣沒人分享,而是分享的內容的數量與即時性都逐年減少,少於十年前、二十年前,也少於發出這種感嘆的大陸。

其實幾年前就有這種感覺,隱約記得早有人議論過,剛好這番話與近年搜尋經驗共鳴出一些觸動。一次是偽錄影帶式、偽電視訊號式(Analog Horror)創作;一次是Scaleway的物件儲存服務。搜尋引擎找到的中文資料十件約莫只有一件來自臺灣。

不是臺灣真的都沒有相關討論,而是臺灣網路環境很傾向於躲在小圈子。尤其在社群(包含通訊軟體)大行其道之後很多東西都僅在群內彼此間流傳,平台也樂於圈禁知識藉此獲取更多會員,於是資訊都在一些封閉、難以搜尋、難以查看的地方,難得才有部分資訊會溢出社群之外。

雖說會在社群分享的人要是沒了社群其實也不一定會花功夫自己開闢一塊地方分享資訊,但隨著招徠人數日眾,各種應用形成的社群的封閉環境不斷收攏知識,開放環境的資訊日益被社群捕捉,枯竭也是非常顯然的現象。即便如Mastodon般大呼去中心化的「新興」社群,拘禁知識的本質與過往的「舊」社群別無二致。

有時成員甚至也會對此諱莫如深,偶有提起也是用隱語或黑話,再丟一句「你不知道我也沒辦法」。奉行藏之名山、法不傳六耳的秘密主義。反正……很詭異的「版權意識」,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把不是秘密的資訊當作是不傳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