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貳肆年拾月:「誰是ESG、DEI的最大障礙」

共產主義的問題不在於獨裁,而在於進步主義。它的殘酷源於自認正在追求進步,獨裁專制只是表徵,光是批評表徵導致其荒謬同類依然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活蹦亂跳。1958年中共的反浪費反保守運動就是個例子,它要每個人將肺腑全掏出來,向黨交心,接受進步思想改造。並且,識別誰是進步的最大障礙。

五分鐘熱度過後,仔細想想RSSHub、RSS-Bridge把所有平台的資訊集中在一起雖然初看很有用,但用的時間一長就會感覺蠻雞肋的。關注源所能提供的網路資訊只是一部分,很多時候來源還是在於平台系統推薦。平台能成為主流不是偶然。比方說B站,既然都在站上閒逛了自然會看到關注的Up主。集中帶來的只是重複獲取,久而久之瀏覽行為還是分散在各平台。

Kalafina居然復活了!?限定復活,時隔6年,聽來就好傷感。不看好就是了,誰都知道這團體的絕對核心是梶浦由記。但話說回來,沒人能無止盡等候他人的安排或是施捨,誰的時間不是時間呢?自尋出路很正常,總不能情義相挺空耗一輩子。說白了,把人都熬到40歲了,還想怎樣呢。

比起Asian fetish不Asian fetish,我比較在意的是那些文章附圖的老婆/女朋友們還真的都是……嗯……老外會喜歡的類型。

《艾爾登法環》個人最喜歡的BOSS造型設計前三名:艾爾登之獸、指頭之母、癲火之王米德拉。那源於創生之柱、銀河等奇觀的姿態,詭異、瑰麗且崇高。

不是,怎麼關注清單中那麼多人在談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還一個個對作品如數家珍,我有關注那麼多高水準人群喔?歷數談論中出現的那些筆觸深刻細膩的時髦標籤、符號,以及閱讀韓江受訪時的回應:「我覺得寫作就像是點燃火柴,在一旁凝視火苗燃燒,直至熄滅。也許這就是小說所能做的一切。就在這凝視的瞬間,向人類和人生提問。也許,我就是在完成一部部小說的過程中推動着我的人生前進。」文青酸氣酸得我雞皮疙瘩都出來了。只能說很可惜,我這人就是主打一個沒水準。

「買不起iPhone大可以繼續使用摺疊機,而不是去買Android的假智慧型手機,買不起我不會嘲笑,你要買Android我也不會說什麼,只是覺得你很虛榮」嘶……好歹都2024了,槽點實在太多。

北捷淡水信義線台北車站大改造!設計圖曝光 將封閉B3層穿堂施工》這下又要迷路了。有次為了突然想買Mister Donut,在裡面轉了快一個小時。其實途中已經遇到另一家分店,但當下就是卯上了——我他媽的就是要找到那家Mister Donut。

跟缺乏同情心同時又缺乏生活經驗的人溝通最是痛苦,對牛彈琴。

說什麼臺灣沒有歧視……最恨的就是在現實話題說夢話。

「曹興誠表示,如果讓謝國樑繼續當市長,大家要小心,如果解放軍進犯台灣,謝國樑搞不好就領解放軍第一站登陸基隆,這可不可怕」(來源)曹興誠是不是在偷臭辜家

Automattic跟WP Engine的爭端中我比較在意的是:你們就靠「開源精神」這種東西在維持喔!?主張理想化精神是無所謂,但利益分配的時候就完全沒想到今天?這下好了吧?一邊打死不反哺,一邊直接fork接管;商業行為搞曖昧不明的默契、共識,毫無約束力,感覺雙方都相當活該。

原來「封鎖」是為了不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推文?我還以為是讓自己不用看到討厭的人。這種計較意義何在?對方真想看換個帳號不就又能看到了?又怕又愛說,玩社群網站的人的想法還真是奇特。

發覺兩岸三地頻繁出現的口頭禪:香港:「尋章摘句」、「搬字過紙」;大陸:「三觀不正」;台灣:「價值觀偏差」。

有些事情或許很傻,同時也有幾分趣味,但要是用嚴肅的語氣包裝那就很讓人厭惡了。譬如:「我想用火星文寫推文,看看會發生什麼,這是一場實驗。」

很納悶追星與政治兩個圈子重合的人群,當中部分人既相信偶像間有水軍這一回事,但又不相信政治人物有網軍。

「什麼叫故意跑到對立群眾的場子?!公共場所任何人都有自由進出的權利!你沒看過美國職棒觀眾席裡兩隊支持者經常穿戴各自支持的棒球隊標誌,比鄰而坐,各自加油,轉播中我是沒看過互相鬥毆吵架的畫面!這就在考驗民主自由的素質!」最煩這種不知真假的天真幼童。還民主自由素質咧!算你棒球觀眾很有水準好了,有種去足球賽來這套,看看觀眾會不會「比鄰而坐,各自加油」。

看看老年痴呆症患者譫妄發作的情形就能理解:仇恨是可以無由來且無比堅信的。覺青與小粉紅差不多就處於這樣的譫妄的精神狀態之中。

居然有人認為那些社群網站、論壇防止「外界」AI爬蟲收錄內容是為了保護用戶,純然出於一片好意。這麼容易建立起忠誠度,我都覺得這是不是一種犯罪了。

大陸那個京東楊笠事件《A female comedian has Chinese men up in arms》最好笑的就是當不滿的一方說:「藝術?性別互換你看你笑不笑得出來?」將楊笠原話性別主語互換後,擁護者捏著鼻子咬著牙,硬是說:「不會,就這樣怎麼會破防!」得了吧,洋洋灑灑寫了一堆,誰都看得出來青筋快炸裂了。不管是誰,火大就該表達出來。「惱怒羞恥」怕被說破防或是用破防攻擊,體面不是這麼維持的。

「小黑屋的貘_mo」這次翻譯的《末日地堡》(I found the bunker of a prepper family who went missing three years ago)不知道是以前看過還是來自其他作品的印象,有點既視感。整體不可抗力的描寫很是不錯,毫無緣由的滅頂之災,絕望到受害者只能膜拜未知事物祈求解脫;作者Christian Wallis還有另一部已經被Up主翻譯的作品:《安妮戴爾安全守則》(I’ve been squatting in a condemned high rise. These are the rules I follow to stay safe.)一座蠱壇的管理員,這設定感覺蠻適合美國影集。描寫的方向有部分不太合胃口,但不可否認同樣優秀。

「板板志異」翻譯的這篇《我是一名職員,我被公司調到了恐怖小鎮》我真的覺得在別處看過,尤其是洗腦整座小鎮的紅色信號塔。偏偏沒附上原著,一度以為是《AM1200》,但與記憶比對又不太像,搜索枯腸,痛苦。

才好奇SCP究竟解封了沒,就看到SCP類Up主底下評論:「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連霧中人,後室實體,蠕動意麵和特雷亨都市傳說也會被制裁」(來源)好吧,顯然還沒,而且封鎖還擴大了。

常常聽不懂有些人在說什麼。評論問Up主引用的論文當中的論據來源,得到回應是:「教授本人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這他媽什麼狗屁回覆?

數年前就看過知乎、公眾號、微博、博客都有文章對於「robustness」(穩健性)被翻譯成「魯棒性」大加撻伐、狂婊猛婊,但時至今日這不知所謂的譯名仍然被普遍使用。典型的外界拼命矯正,學校拼命生產「標準產品」,標準產品們也是拼老命捍衛「常識」。

在幣圈得到的最有價值資訊:「不要相信雙手抱胸的亞洲人。」還有就是遠離說「不是每個人都唯利是圖」這種話的白癡,把蠢話當作是理想化的象徵,噁心透頂。

進步主義者必經的咎由自取三階段:革命先鋒 → 老保、反動派 → 工賊、反革命

說真的,真是隨便個人往脖子掛個財經專家的牌子就能開始侃侃而談,反正不具可否證性。經濟學、經濟學家時常被指為偽科學自是無可厚非。

慕名觀看2024新版《基督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哈哈哈哈哈,當初有些人說什麼來著?「法國人肯定比好萊塢更尊重自己的經典名著!」沒這回事,祖產糟蹋起來更不心疼。要命,哈哈哈。

有些人好像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彷彿炫耀般再三強調他用的VPN沒有中資背景,但從他日常發表的個人偏好來說,我是覺得他應該要擔心的是FBI找上門。畢竟老外對保護兒童還是很注重的。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