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Child 44)有句台詞:「謀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疾病。」(“Stalin tells us that murder is strictly a capitalist disease.”)現在網路上這種話越來越多,無論什麼意識形態都相信自己活在人間天堂,相信自己所處的完美社會制度已經對諸多現實問題免疫。
以前迷過一段時間的言情小說,至今仍能叫出名字的唯有綠痕。查了一下近況似乎停筆已久。通篇妙語如珠,要煽情有煽情,要詼諧有詼諧,處處埋哏,現在再看還是覺得這名小說家實在厲害得不行。
「……如果你聽過《烏合之眾》(那是一本精英如何看待民眾的書)……」這種話就是《烏合之眾》確實有幾分道理的證據。他們菁英,我們民眾,草率地將自己劃定到某個群體,以群體為角度出發的思考方式無疑是形成烏合之眾的根源。
「……網友哽咽」韓國人吃台鐵便當網友哽咽、日本人逛九份老街網友哽咽、美國人到墾丁網友哽咽,有沒有哪間精神病院行行好,去把這時常哽咽的網友收治?
巴拿馬、格陵蘭、加拿大、美利堅灣,原以為川普要唱的是《America, Fuck Yeah》,現下圖窮匕現,原來是《All Hail Britannia!!!》啊。
看那些印度路邊攤的影片,有個感想就是這些路邊攤總是動作很快,效率很低。一勺勺湯水不斷舀進容器,看似手腳俐落,但在眼花撩亂的行為下是食物沿途灑落了三分之二。有股當兵時那奇妙的裝忙感。
總算看完《越獄風雲》。算是不負盛名吧,雖然劇情亂到充滿槽點,但作為雞鳴狗盜類型的群像劇無疑非常成功。
衰亡過程所帶來的集體歇斯底里總會給人再度興盛的假象,讓人們徹底錯過挽救一切的機會。
很難分辨「我們不能只關注表象」究竟是真的想探討些什麼,或者只是抬槓。
突然想起來「知識傲慢」這個詞。知識傲慢是還好,倒是「鸚鵡學舌假裝有知識的傲慢」才是問題。
大陸有些翻譯影片的Up主實在令人難以恭維,明明能好好翻譯,硬要攀扯「國風」,堆砌了一堆半文半白不倫不類的詞藻。其粉絲也是一群不識之無的文盲,說那叫做高雅、文學底蘊深厚。呸。
《十二國記》終於出新譯本。尚未入手不知品質好壞,但……至少會比大翻譯家王蘊潔的那版好吧?那版真是爛到一個堪稱傳奇的地步。
《警政署新編千萬預算強化民防 「指名」黑熊學院協助訓練》老把戲了,衝鋒隊與改組後的黨衛軍滲透進警察與國防軍謀求取代職能嘛。
「我不想脫離語境討論」這句話著實令人厭惡不已,因為這句話實際上是無關語境脫離與否,誰都能用這句來獲取對話中的優勢,先講先贏。
《將資料掌控權還給用戶,免費的多站點開源部落格系統:Farbox 2》這篇文章底下該程式作者的反應完美符合我對一人公司的印象。你把他當商業公司,他把自己比為藝術家,能用上他的產品是用戶祖上積德。
大陸人真的巨嬰化嚴重,話語裡充斥著有如以為牛肉是從樹上掉落的純真。
實在佩服寫就長文章的人,不必是雄文,只要是邏輯完備、架構完整的文章都令我佩服。先不提做不做得到,我常常連嘗試好好寫完一句話的耐心都缺乏。
忘了是麥可·麥肯泰爾還是瑞奇·賈維斯,又或是誰吐槽過「EDC」這種稱呼,處處都縮寫,縮到沒人知道彼此在說什麼東西。
老有人陰陽怪氣「資本主義只要有錢什麼都買的到」,不然呢?有錢也買不到代表那個社會通行的貨幣叫做權力。
AI的回答從來就不是真相。AI對原始資料的解讀是一回事,用戶提的問題是另一回事,AI對問題的解讀又是另一回事,姑且不論源頭的資料有無問題,光處理流程粗略就有三個這麼大的變數,尤其是用戶帶著預期的提問,怎麼會有人鼓吹讓AI協助判斷呢?為什麼平時都知道真相有多種面向,有了AI之後就突然說AI可以釐清真相?
有個Nintendo Switch 2評論:「匪夷所思的設計 體積龐大 色彩不親和 比起一代很不適合女性用戶帶出去外面」……啊?真的買「神作」外出使用?
關注講解影視劇情的Up主的優點就在這兒。此前我從來不知道有《拉科尼亞號的沉沒》(The Sinking of the Laconia)這部片。劇情/史實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另一部《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老歐洲的消亡。
任何「只針對權貴」政策完全是錯覺。權貴之所以是權貴就是因為抗風險能力強,權貴都倒了,比他們更弱小的還活得下去?之所以會有錯誤印象,不過是因為一般人人數眾多,終究會有人活著。
看了一下最近的爭論,感覺「網路開放精神」與「網路版權意識」蠻自助餐的,有些人來回切換順暢無比,端看自己是不是真有一頭牛。主張的範圍甚至擴張到超連結提及或是簡單的描述就算侵犯版權,胡扯什麼論文引用就是這麼嚴謹,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有個關於歐洲公廁收費的評論:「收費廁所有人清掃保持潔淨,不收費的廁所的狀況會很難看的。」這種就是用自己想像的歐洲來對抗其他人真實去過的歐洲。市區內的公廁搞得像是偏僻登山步道的旱廁。要說潔淨,日本真的給人印象極其深刻。
實在是很煩的蠢話:「不要對闢謠的人吹毛求疵」。為什麼輿論導向總是可以被意見領袖牽著鼻子走就是因為老是有人沒確定真偽之前就把對方定性為「闢謠」,預設擁有真實性、正確性,抵制所有疑問,如此不過是用一個新謠言頂替舊謠言。
「你賺錢離不開社會的幫助,加稅回饋社會理所應當。」其實就是戈培爾的「沒有國家你什麼都不是」,同樣意涵的語句,修飾一下,一堆人就與往日的自己相悖,開始擁護國家主義了。
《夢魘絕鎮》(FROM)第三季看完,像莎拉(Avery Konrad 飾)這般醒悟之後的前壞人一如既往有著高辦事效率的魅力。只有被洗過腦的角色才知道怎麼擊破被洗腦角色的防線。
「DeepSeek號稱ai屆的拼多多,要把英偉達打下神壇」、「DeepSeek將成為Nvidia的新威脅」下標題下得相當奇怪。輝達與AI公司是上下游的關係,為什麼這些話說得二者好像是直接競爭關係一樣?DeepSeek又不是不需要晶片,沒人會因為豐田汽車開發出省油車就說豐田汽車將把國際石油巨頭打下神壇;除非豐田汽車開發出全方位勝過石油的能源,到時候才叫做威脅地位。而且言下之意不就是「AI目前的能力就已經足夠,不必再追求了」?就像近年一直出現的「3C產品的性能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已經過剩」。明明可以感受到點擊與反應之間那令人煩躁的延遲,卻說對於一般人已經足夠。還是說這又是業內人士專用,相異於字面意義,外界知識量不足的人會誤解的別有深意的說法?
美顏歸美顏,很多人的臉也縮得太小,頭身比看起來像卡米諾人(kaminoan)。
《唐鳳破解了!繞過言論審查 示範如何讓DeepSeek答出64天安門》意義何在?想這些小鼻子小眼睛的東西,AI對他的意義僅此而已?
《AI 生成內容氾濫,美國最大作家組織推出「人類創作」書籍認證》我就不信他們不知道很多作家的寫作風格就像最低智能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