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貳壹年拾月:hololive EN

被推坑hololive EN,突然發現新世界。到底是去哪找來這麼多妙人的。

很難理解《魷魚游戲》大紅的原因在哪。

那些看完《長津湖》呼天搶地緬懷彭德懷的粉紅們,放到過去其實也就是急不可耐地壓著彭德懷做噴氣式的那群人。

不知為何,不論任何題材,只要每當有人發出:「看哭了」之類的觀後感,我心中總是湧起極度厭煩並且暴戾的念頭。

有些人閱讀理解能力低到必須被唾棄的地步。Up主澄清說他與朋友只是鬧著玩,沒放在心上,底下馬上翻譯成原來是有劇本的節目效果,自以為高明地開始討論「演技」。話都聽不懂還想表達什麼意見呢?

唉……大家在討論天然鑽與人工鑽,結果來了個顯然不知道人工鑽也稱人造鑽或合成鑽的天才,他說:「不管多麼天然的鑽石都需要人工切削」。哇!是大天才呢。

實況主與Vtuber客群差異有這麼大嗎?Vtuber玩遊戲挫折失態,不論是節目效果或真情實感,這在實況中再常見不過,結果便讓部分觀眾心靈天崩地裂,要求公司提高錄取標準、介入停職。什麼跟什麼呀,這些人心智年齡究竟幾歲?巨嬰嗎?

我認為得失心太重這句話,是很足以誘發暴力衝動的風涼話,而由此而生的一切後果我也認為是活該。

向來對崇拜偶像,追求完美偶像的人缺乏任何尊重。

「對非二元性別者要以they/them稱呼」,同時「不確定是否是非二元性別者則以they/them稱呼」,那很確定自己的性別的人為何要被預設以非二元性別者的稱呼來稱呼?

大陸人是,臺灣也是,多數人意識形態都是混沌不明的,只是部分人泛政治化後把專有名詞往身上貼並以此自得,但其本質並未改變,從而形成既這樣又那樣,邏輯相斥的意識形態縫合怪。

網路上的爭執很多時候是因為一群頭腦簡單的人使用著他們不明白的詞彙;捍衛著他們不知後果的主張。

很難說是宣傳需要還是真的這麼覺得,居然有大陸人認為:「大陸已經擺脫意識型態的操弄」。

《反間遊戲》,間諜懸疑真的契合德國片那種冷肅的調調,不是很出色的劇本,但是是與好萊塢全然不同的風味。

遊戲畫質不好與遊戲畫質並非賣點,此二者間完全沒有衝突,總有粉絲見到前者的客觀事實陳述便拿後者作為辯護反擊,這種蠢話簡直快讓我抓狂。

如果要說臺灣人的民族性的話,那麼這個共性就是愛耍嘴皮子與死皮賴臉。

不要自觀眾退化為粉絲(黑粉同理)這種生物,那真的可恥又可悲。

多黨制用意就在於根本不信任政治操守。摒除天真的道德化,承認黨派有所立場,並且讓執政黨、在野黨彼此進行利益角力。在此爭執不休的狀態中,確保不會「萬眾一心」就是這個制度的設計目的。如果不認同作為根基的權力制衡概念,只希望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只希望團結一致、只希望自己喜愛的政黨永恆執政,那就不要以民主自由體制自詡。除非你要說這是臺灣特色民主制度。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