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整紀錄一下自己對於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方向。
「本投資筆記切勿參考」
想更偏向選一些非金融、非概念、更加面向一般人的產品。擁有泛用性,不再是只服務幣圈人,而是能讓一般用戶實際使用的應用。
比特幣無須贅言肯定佔比最大,而以太幣目前開發能量凌駕其他公鏈,其餘主要是基礎設施與實際應用,這兩個種類。
之前的「持續關注的加密貨幣(2022.Q1)」就是基於同樣想法的雛形。
刪改後:
- 跨鏈——Cosmos
- 價值疲弱、定位曖昧、內部傾軋,以及「去中心化」的標榜混淆後造成的混亂。
板塊——DeFi(借貸,DEX)- 幣毫無價值。
- 儲存——Arweave(AR)
- 看好實用性。不過有收入入不敷出的問題。
- 雲端——Akash Network(AKT)
- 一直有安全性的疑慮。
- 平台——FTX Token(FTT)
- FTX交易所野心勃勃,但FTT本身價值極為有限。
- 遊戲——The Sandbox(SAND)
- 看好Minecraft類型遊戲的成癮性。大概。
域名——Ethereum Name Service(ENS)- 追逐潮流的產物。
審計——CertiK(CTK)- 幣毫無價值。
- 平台——Crypto.com(CRO)
- 同時分食交易所與鏈上的份額,不過我只把CRO當信用卡紅利點數,加之公司營運狀況啟人疑竇。
- 隱私——尚缺
- 不知為何,作為WEB3.0的幣圈要比WEB2.0更不注重隱私。
- 公鏈——尚缺
- 更新更實際的鏈。
Cosmos唯有的一千零一招就是讓用戶質押等空投,遺憾的是,我不認為坐等空投是什麼實質的價值。
DeFi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左右手來回倒的金融遊戲帶來的高報酬高風險;一個是跟多數的治理代幣相同,幣並非股票,項目方從未承諾過分紅。看好的是DeFi的發展,而非投機套利,由於上述兩點,目前尚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又或許該放下對金融的牴觸,學習套利知識?)
GameFi,課長們的課金能力或許可以期待?當然,它得先至少像個遊戲。
NFT,看不懂啊,真的看不懂。DAO同理。
SocialFi,個人抗拒社交平台。
Payment,諸如$BCH、$MIOTA、$TONCOIN或是馬斯克的$DOGE一直想做日常支付,我認同這方面的實用性,可問題是我不太理解加密貨幣這麼不穩定的貨幣要怎麼消費?大起大落,往好的方面想也要考慮支付出去的機會成本。(另,我一直將Telegram當作容易被取代的即時通、MSN之流,不過似乎其實是一整套完整的生態)。
一切都等比特幣稍微穩定再說,或許那時也會有更加切實的應用服務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