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政治教育

「『我三歲 我挺台灣』、『我6歲 民主是我的未來事』、『平常我是阿嬷的金孫 今天我是民主的金孫』」——立法院外兒童所持標語

風氣令人絕望地無藥可救。

「1922年12月9日,星期六。

晚上在音樂廳舉行的婦女集會上,我談論了婦女在培育新世代中擔負的重要使命,嶄新的世代是建立新時代不可或缺的基石。我強調婦女應該組織起來對抗孩子們被民族主義侵蝕的現象……艾米莉·霍爾豪斯、伊麗莎白·羅滕和羅賓遜夫人都支持我的論點……」

Harry Graf Kessler, Tagebücher 1918-1937

科斯勒伯爵(Harry Graf Kessler)寄希望於婦女來防範學校、社會上氾濫的民族主義分子,卻沒料到要是母親本身就已經深受民族主義污染又該當如何。

在他的時代,艾米莉·霍爾豪斯、伊麗莎白·羅滕和羅賓遜夫人等與會女性積極參與政治的方式是自外界的政治灌輸中保護孩子,讓孩子得以保有健康的心智來打造新世界;如今的「美德公民」(citoyen vertueux)母親們卻是振振有詞灌輸政治:「實際感受民主教育」、「守護台灣不分年齡」、「從小培養公民意識」、「愛國是本能,愛國不需要判斷能力」,將三歲的孩子帶上街頭,讓他高舉民族主義/國族主義標語。

更有甚者連襁褓的嬰兒都不放過。

母親不再保護幼兒,而是與社會一同毒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