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點良心,在隨意認可未成年人的行為前都應該先想想自己在學生時期是什麼德性。午夜夢迴湧起的記憶真的一點都不尷尬?
「泰國武裏南有一所特別的竹子學校:它由學生管理,校規也由學生制定,學生們甚至可以參與招聘,挑選自己的老師。BBC節目組訪問了這個與衆不同的教育機構。」
BBC News
「不錯,理念很先進的學校」
「孩子是可以自治的,記得在世界有兩次這樣實驗,結果是孩子有自治能力,不需要成年人干預。」
妄人
既然孩子有完全自治能力,還彷佛免疫一切組織必然會有的弊病,那就廢除少年事件處理法,沒有什麼責任年齡,通通當作是完全行爲能力人對待。
孩子天生純潔、天然正義?
這麼肯定孩子,不要孩子爲非作歹時又說孩子什麼都不懂。
學校施行課程民主化蠢得不能再蠢,學生甚至連自己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你要聽他的,讓他決定自己應該學什麼?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何時有資格決定哪些知識是不需要的?
最基本的生理條件——大腦都沒發育完全,他有判斷力?學生有個屁的判斷能力。
把原始人丟進圖書館,他只會拿紙張來取火。
還尊重學生的意願?典型學店討好「消費者」自尊的說法。學生當然有意願,處於達克效應當中的人當然對掌握事情自然有極大的意願,他認為自己什麼都可以。
就如茨威格所說:「要是一個人對林布蘭、貝多芬、但丁和拿破崙一無所知,那豈不是很容易把自己看作是偉人嗎?[1]」
寫作尊重,讀作放任。培養學生自信不是這麼個培養法。一個大人鼓吹這種做法,只有可恥能夠形容。
換另一方面來說,這些熱衷肯定未成年人的成年人是怎麼?小孩和大人是人類的不同亞種,自己一出生就是大人,沒當過小孩子,不知道自己青少年時期是什麼蠢樣?
就算年少老成,青春期就表現得相當傑出,忘了同學?忘了他們什麼樣?
同學都一樣優秀?少虛偽了,如果在學生時期就認識到自己的出色,便絕不可能認為同學都跟自己一樣優秀。資優生總認為每個人都在扯他後腿,既享受由同學襯托出的優越感,又厭惡與同學呼吸同一間教室的空氣。那副鼻孔看人的外顯表徵誰都能認得出來。
就像除了女粉絲每個人都知道女權男只是為了另闢蹊徑獲取性資源。超出限度去稱讚、鼓勵未成年人的必然也是別有所圖。
「本質上不是一個把女性當成獵物的人,甚至有點崇拜之情,不可能輕慢或者褻瀆。」
「能看到最黑暗處的人,大概有曹雪芹說的殘忍乖僻與靈明清秀兩氣相遇的氣質。」
「他像個自負、從容但本質上物哀又沒安全感的孩子。他用狂去掩蓋失落,用神性去掩蓋獸性。」
「他心裡有腫脹,要寫出來,要化掉,才舒服痛快。」
女粉絲在女權男作家被曝光睡了多位女粉絲後的辯解
成年人知道誰要是讚美你,誰就是要利用你,但成年人本來就是互相利用;找未成年人去吹捧,把他們弄得暈頭轉向,他們是真的會以為那些讚許都是真的。
一群成年人僅僅是為了自我滿足而去破壞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什麼都說好、什麼都可以去做,這叫開明進步?這叫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 “Besides, isn’t it confoundedly easy to think you’re a great man if you aren’t burdened with the slightest idea that Rembrandt, Beethoven, Dante or Napoleon ever lived?”——Stefan Zweig, The royal game & other stories ↩︎